【推荐理由】
面窝, 是武汉的小吃之一,也是武汉特有的。通常只在早餐时间(武汉人称为“过早”)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汉人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主要产地】
【主要食材】
大米,黄豆
【制作方法】
1、把大米放入清水盆中淘洗,去掉杂质,洗净沥出,仍放入盆内,加黄豆150克,用清水浸泡至水分渗透米内,沥出(有电磨和传统石磨之分),磨成细浆。
2、剩余黄豆250克清水浸泡至渗透。磨成豆浆,留用。
3、把大米浆盛入容器内(通常为盆或桶),放入精盐、葱花、姜末搅拌均匀,再对入适量黄豆浆拌匀(促使米浆发酵起泡,通常开始炸制时开始加入)。 有人无法控制米浆的适当发酵,因此加入发粉来使面窝更为松软,但由于碱性发粉改变了面窝的风味,并不受人欢迎。
4、把食用油入锅置旺火上,待油烧至八成热 (160-180度),执铁制圆形窝勺(中间凸出),先将芝麻撒入窝低,然后舀一勺米浆放入窝内,用勺边顺着划一道勺印,呈空心窝状,放入油锅中炸,至一面呈金黄色时,翻出铁勺中的米窝,用铁火钳夹实翻面继续炸,待两面呈金黄色时,用铁火钳钳出即成。
【制作要领】
1、大米、黄豆浸泡时,夏季3小时,冬季6小时,春秋季4小时,具体依温度而定;
2、米浆要加黄豆浆,加的时机要恰到好处;
3、油炸时油温不宜太高,操作快速,变黄色即成。
【品质特征】
色泽金黄,呈圆窝式,中间薄焦酥,边圈厚柔软,味正,含有葱、姜、芝麻香,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