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绢花

【推荐理由】

北京绢花,古时称“头饰花”,源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以造型优美,做工精细,色泽悦目,谐调、柔润,形象逼真而名扬中外。如今品种已由原来的几十种发展到2000多种,有戏剧花、花纤、花篮、盆景等。

【主要产地】

北京,朝阳

【历史起源】

相传,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贵妃左鬓角上有块伤疤,每天都要让宫女们采摘鲜花戴在鬓角上。但是,到了冬天,鲜花调谢。一个心灵手巧的宫女用棱、绸作成假花献给贵妃。后来,这种“头饰花”传到民间,盛行一时,逐步发展成独具风格的手工艺品“绢花”。

【历史变迁】

唐朝的“头饰花”传到民间,盛行一时,逐步发展成独具风格的手工艺品“绢花”。唐朝著名画家周仿的《簪花仕女图》,就形象地绘出了当时妇女戴花的情景。

北京盛产的绢花大约始于明代。

到了清代,绢花更为盛行,清宫内府御用工场所设的各种作坊就有“花儿作”,专司承造各色绫、绸、绢、纸、通草、米家等供宴会、饰戴用的花。清朝著名的民间艺人刘亨元制作的“花儿刘”绢花,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

【传承意义】

2007年,北京绢花录入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北京绢花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