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种类
五言古诗
五言乐府
五言绝句
五言律诗
七言古诗
七言乐府
七言绝句
诗词分类
作者
朝代
小学
初中
高中
|
李氏山房藏书记
宋·苏轼
|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 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 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 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 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 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 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士之生于是时, 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 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 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 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 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 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藏书凡九千余卷。 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 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 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 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 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
译文: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