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亨桥 文亨阁旁的这座古桥就是文亨桥,它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548年),在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时重新修建,因此俗称新桥,旧时这里舟船穿越,轮蹄交错,为交通要道。《武阳志余》称常州桥梁中"惟文亨雄杰为之冠"。每当皓月当空,清风徐来的夜晚,宝镜高悬,清辉四溢,俯视桥下,微波荡漾,河水湍行,象要把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冲涤穿桥而去,因此"文亨穿月"就成了常州西郊八景之二。帝王南巡,此桥为必经之地。因此地方官司员不待桥圮,必谨加修葺,所以桥梁虽古,至今完好无损。1987年因古运河拓宽,此桥由南北横跨古运河的位置移建成目前的状态。
"篦梁灯火" 从"老卜恒顺梳篦店"出来,大家看到的就是"篦梁灯火"双檐牌楼。"篦梁灯火"是常州古时西郊八景之一。相传在明代,常州西门和南门一带几乎家家户户世代从事梳篦生产,从业者成千上万。清乾隆年间《常州赋》即有"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的记载。慕名前来常州城购买梳篦的人络绎不绝,就连反映明朝断案的著名昆剧〈十五贯〉也是以熊友兰从苏州携带十五贯钱来常州买梳篦为主经线索来展开的。特别是毗陵驿一带,生意特别兴隆,而且夜晚人流不息买卖不断。当时古巷的店面都是骑楼式建筑,挑梁伸出巷道,梁下挂着一盏宫灯,落日西斜时,家家户户灯光闪耀。灯火常常彻夜不灭。当晶莹闪闪的灯影倒映在运河水里,与岸边船上的灯火相映交辉,宛如金色游龙,形成一片迷人的景象。 近水阁("文亨阁") 巷尾那临水楼阁称为近水阁,因其东有文亨桥,所以以前也曾叫做"文亨阁",古时阁内设有魁星像,因此也有人将此阁叫做魁星阁的。由于常州文气很盛,因此客船一到这时就似乎进入文人之都。当年上京赶考的船只到此必停,文人都要上阁朝拜,据说乾隆皇帝也曾经登上此阁,后来随着科举制度的废止,文亨阁便成了市民们消遣休息的临水茶楼,楼内不仅可以品饮各种香茗,更可欣赏娓娓动听的苏州评弹和常州滩簧,还可吃到各种地方名点小吃,隔窗可见枕河古屋和往来船帆,这真是仙境一般!